6日上午,正在江蘇省蘇州市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平江歷史文化街區(qū),,了解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情況,。平江歷史文化街區(qū)被稱為蘇州古城的縮影,在這里,,尋一抹流經(jīng)千年的江南氣韻,。
最江南:一條平江路,半部蘇州史
小橋流水,,粉墻黛瓦,,窄巷青石,吳儂軟語,。
與蘇州最熱鬧的觀前街一巷之隔,,就是清靜古樸的平江路。行走其間,,仍能清晰觸摸千年江南脈動,。
春秋時期,伍子胥建造吳國都城闔閭大城,,也就是現(xiàn)在的蘇州古城,。宋元時蘇州又名“平江”,平江路由此得名,,與其相鄰的就是平江河,。
平江路所在的平江歷史文化街區(qū),距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,,集中了城內(nèi)最密集的河道、橋梁和水巷,,是古城迄今保存最典型,、最完整的歷史文化保護區(qū)。
在平江路入口處,,一座《平江圖》碑刻詳細描繪了宋代平江城的平面輪廓和街巷布局。今天的蘇州老城區(qū)大致保留了與圖中相似的格局,,其中以平江路為核心的區(qū)域變化最小,,不僅延續(xù)了“水陸并行、河街相鄰”的雙棋盤格局,,還保存了眾多的文物古跡和歷史遺存,。
世界文化遺產(chǎn)“耦園”,顧頡剛,、洪鈞,、葉圣陶等名人故居,,刺繡、剪紙,、緙絲,、昆曲等非遺文化……如同一顆顆散落于歷史長河中的珍珠,熠熠生輝,。
千年歲月,沉淀出的江南風韻愈加醇厚雅致,。
在這里,,搖一把蘇扇,聽一曲評彈,,或泛舟河上,,或漫步街巷,感受“最江南”,。
憶江南:修舊如舊,,保存其真
“保護好傳統(tǒng)街區(qū),保護好古建筑,,保護好文物,,就是保存了城市的歷史和文脈?!痹诟V萑黄呦餁v史文化街區(qū),,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(diào),“對待古建筑,、老宅子,、老街區(qū)要有珍愛之心、尊崇之心,?!?
2002年,圍繞平江路的風貌保護與環(huán)境整治,,蘇州政府邀請古城保護專家,、同濟大學建筑系教授阮儀三擔任總規(guī)劃師,他給出了“修舊如舊,,保存其真”的方案,。
修繕文物古跡、整修居民院落,、疏通治理河道,,最大限度恢復古街風貌。因保護工作出色,,獲聯(lián)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(fā)的亞太地區(qū)文化遺產(chǎn)保護榮譽獎,。教科文組織評價說:“該項目是城市復興的一個范例”“證明了歷史街區(qū)是可以走向永續(xù)發(fā)展的”,。
在保護中發(fā)展,在發(fā)展中保護,。
平江路邊的中張家巷29號,,是清光緒年間蘇州士紳吳古庭的故居。2021年,,完成修繕后的老宅通過招商引入金融總部企業(yè)進駐,,第一年就實現(xiàn)稅收過億元,成為依托古城優(yōu)勢招商引資,、活化利用的樣本和示范,。
近年來,,一批古建老宅被盤活,,在有機更新中,實現(xiàn)新與舊的結合,,守住了老宅記憶,,也完成了活態(tài)改進。
品江南:煙火氤氳,,古巷 新顏
“搖啊搖,,搖到外婆橋?!边@首蘇州童謠唱出了多少人的兒時記憶,。
平江路是阮儀三從小生長的地方,在他看來,,守住人們心中的“外婆橋”,,才能留得住鄉(xiāng)愁。要保護的不僅是建筑,,還有里面的人和文化,。
“讓城市留住記憶,讓人們記住鄉(xiāng)愁”,,也是習近平總書記的深深牽掛。
在平江路,,不少居民發(fā)現(xiàn),,家門口拔去的樹木種回了,填平的河道恢復了,,雜亂的街面整潔了,。通過保護和整治,近8000名居民原生態(tài)的生活方式得以保留,,他們的生活質(zhì)量也得到了改善,。
城區(qū)即景區(qū),旅游即生活,。老街居民的江南慢生活,、人間煙火氣,正是游客眼中的風景,。
平江歷史文化街區(qū)是古老的,,卻也不斷彰顯著青春的活力。
打開“云游蘇州”客戶端,,“元宇宙”少年帶你穿行平江路,;剛剛開啟的“平江九巷”項目,對平江河以西的9條街巷實施更新改造,,將成為連接觀前街與平江歷史文化街區(qū)的文化創(chuàng)意集聚地,。
平江歷史文化街區(qū)為古城遺址保護這一世界性的難題,,提供了一份蘇州實踐,。
守住一條老街、一方古城,,宋朝《平江圖》上的水與陸,、河與街,流淌著江南風韻與詩意,,從古至今,。